生活 来源:中国新闻网 2025-10-14 11:03:18
(资料图)
中新网吉林新闻10月14日电(李曼旭)近日,榆树市人民法院环城人民法庭的调解室里,一起双方都认为自己“占理”的土地转包纠纷,终在承办法官李明威的不懈努力下,实现案结事了人和。
据悉,原告郑某依法取得护堤地管理使用权后,与闫某签订五年期转包合同,在租期仅剩一年的时候,闫某却瞒着郑某,将土地转包给不知情的被告高某,并签下五年期合同。等到郑某发现时,高某已实际耕种土地,郑某以侵权为由诉至法院,要求高某赔偿土地占用损失。
庭审前沟通时,郑某向承办法官坦陈诉求,而高某起初不愿露面,觉得“自己签了合同、交了钱,没做错什么”,经法官多次电话沟通、耐心引导,才肯道出事情原委。
承办法官察觉到,双方本是同乡,矛盾并非源于恶意对抗,而是闫某的违约与信息差所致,若是简单下判,不仅会伤了乡邻情分,还可能让闫某卷入后续追偿诉讼,徒增当事人诉累。
秉持着“司法为民、案结事了”的初心,承办法官多次组织双方沟通,一边解读民法典中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规定,一边唠起同乡情谊。可双方都钻进“调解就是让步”的牛角尖,担心自己的权益受损,导致调解一度陷入停滞。
无奈之下,法院依法判决高某返还土地并支付占用费用,但承办法官心里清楚,判决不是终点,让当事人真正服气、舒心,才是真的解决问题。
收到判决书的高某满是不解,承办法官立刻带着自己此前审理同类型案件的二审判决书上门,坐在田埂边跟高某拉家常、讲法律。考虑到高某是农户,法官用接地气的话解释, 一边说一边指着二审判决书里的类似案情和裁判理由,帮高某一点点理清逻辑。
几天后,调解室里,承办法官根据三方诉求起草协议,看着郑某、高某、闫某在调解协议上郑重签字,原本紧绷的气氛终于变得轻松。曾经因土地起争执的乡邻,如今又能笑着打招呼,那份跨越数年的纠纷彻底化解,权益有了保障,情谊也有了归处。(完)
标签:
免责声明:市场有风险,选择需谨慎!此文仅供参考,不作买卖依据。
下一篇:最后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