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 来源:互联网 2023-07-31 21:20:14
北京日报客户端 | 记者 刘冕 潘之望
“经过几场大雨的考验,明代沿用至今的雨水系统运转良好,雨歇半个小时后各院落基本无积水。我们为什么还要换一套排水系统?!”31日10时许,冒着滂沱大雨,故宫博物院故宫世界遗产监测部主任狄雅静穿着雨衣,巡视到三大殿区域时,“千龙吐水”,她不得不放大声音说,“7月2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强降雨,造成部分区域出现短时积水,成为关注焦点。目前,所有堵点已疏通。我们感谢社会各界对故宫的关注和关心,这是督促我们进一步做好工作的动力。”
雨水系统一年三检
(相关资料图)
雨幕下,坐落在8米多高的工字型三层台基上的三大殿巍峨耸立。台基四周栏杆底部,1142个龙头吐水,排入地面明渠。“除了龙头,栏板底部还有一些排雨孔,目的是保证台基上不积水。”狄雅静说,“每隔一段时间工作人员会用细铁钩疏通龙嘴,避免堵塞。”
“千龙吐水”,只能算紫禁城复杂排水系统的一个小部分。目前,故宫拥有两套独立的排水系统。其中,市政污水系统建设于上世纪五十年代,是为了保障观众如厕问题等建设。还有一套雨水系统,沿用古排水系统。“北京城地形北高南低,紫禁城的地面也顺势而铺——北高南低、中间高两边低,且略有坡度。这一坡降为自然排水创造了有利条件。”
“一般而言,院落的水通过钱眼儿导入暗沟内或是排到院落两侧的明沟中;遇到台基和建筑就从其下开石券洞,使水流过。明沟暗沟沟通各个宫殿院落,最终将水导入金水河中,汇入城市河道。”狄雅静打了个比方,“排水沟渠纵横交错,像人的血液循环系统,干沟是主动脉,高可过人,末端水沟高度犹如毛细血管,高度在13至40厘米不等。”
这些沟渠系统建于明代,工程之浩大超过地面上的金水河。同时,明清两代每年会按时掏修沟渠,比如清代大多是在3月开展。如今,故宫排水系统养护更密集——每年五六月,清理院内古雨水市政污水系统;七八月,除了做好日常清理工作外,备有10人防汛抢险队伍,随时清理积水区;九十月,总结汛期出现的问题,会同古建部门和修缮部门修复隐患。“我们还建立了包含排水系统在内的基础设施管网信息系统,并在雨后及时进行院落巡查以记录排水堵点。”狄雅静说:“历代不断疏通保养,才能够保持600年的基本畅通。”
慈宁宫院落西侧不再积水
故宫易积水、漏雨的区域和建筑被总结成图,每逢雨天会加强巡查。“慈宁宫是关注区域之一。”狄雅静解释,因为它的排水沟暗沟从进深较大的房屋下通过与院外的支沟相连,清掏非常不易。以往一般大雨后30分钟之内,就能将院落的水排走。
7月22日,24小时降水量达到93.5毫米,接近大暴雨级别,慈宁宫院落西侧出现一处严重积水。“堵点就是这里面。”故宫博物院行政处副处长于翔撑着伞,指着一处建筑拐角处的石券洞说,“古人在洞前处设计了一个拐弯,目的是让泥沙沉淀,避免进入暗沟。但挖开了围房后墙支沟和暗沟的交接点后,我们清理出大量的淤泥和矿泉水瓶、塑料袋等杂物,正是这些杂物导致了这片区域短时间内积水达到17厘米。通过人工排水等措施,雨后积水迅速排出。”
31日,雨中的慈宁宫区域没有出现积水。水流快速通畅地穿过石券洞,进入暗渠。于翔说,目前,已经完成暗沟清理,修复支沟构造,恢复院落排水能力。后续将持续关注该区域的排水情况。
现代垃圾“梗”住古雨水系统
“大家说的600年故宫不会积水,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故宫即使有了积水,也能迅速排干。”于翔说,需要注意的是,紫禁城雨水系统设计建造以及修缮维护时,考虑的主要是屋面夹垄灰、枯枝落叶等常规的淤泥等,这些污物通过雨水冲刷、日常清掏等就能基本保持排水网络的畅通。而近年来我们在日常维护时,在排水系统中发现了大量的塑料袋、矿泉水瓶、纸张等杂物,甚至还发现过毛巾、衣物等大件物品。
“这些现代工业的产物无法像泥灰一样被雨水冲刷,非常容易堵塞在排水暗沟的拐角处、支沟与暗沟的连接处等狭窄、不易发现和清掏的部位,一旦出现几个点位的堵塞,往往就可能导致部分排水设施工作不畅。”于翔说,“我们呼吁观众一定文明参观,不要随意丢弃杂物,希望大家能像爱自己的家一样爱护故宫、保护故宫。”
“我们将持续不断织严织密防汛网络,时刻保持高度警惕,第一时间发现问题、排除隐患。”雨时大时小,狄雅静和巡视的工作人员一直缓步慢行,“检查到位,是我们的职责。这事儿不出彩,但一旦有积水,就是我们工作没到位,所以急不得,更马虎不得。”
【相关新闻】
故宫汛期为观众备好一次性雨衣
“汛期如果晚封门时遇降雨,工作人员将为没有雨具的观众发放一次性雨衣并协助其退场。”故宫博物院开放管理处处长房小妹说,已提前准备各类防汛物资,如防滑提示牌、防滑垫、伞套机、防汛桶、一次性雨衣等。
故宫将根据降雨情况,在开放区域各通道及时摆放防滑提示牌,在展厅门口配防滑垫、伞套机。
房小妹说,将加强开放区域内古建筑的巡查,加强断枝落瓦的巡查检查力度,发现问题及时封闭现场,避免砸伤观众。
【背景】
600岁故宫历史上也积水
明代前后共276年,北京有水灾的年份有104年。清代入关后的268年中,水灾年有128年。
虽然北京城和古建筑群都设计有防洪排涝系统,但在历史档案中,紫禁城也常出现大雨导致院落积水、冲垮城垣、房屋渗漏需要维修的记载。如奏销档中曾记载光绪十一年四月十六日因河道淤塞导致咸安宫、文渊阁等区域内积水数尺高。
标签:
免责声明:市场有风险,选择需谨慎!此文仅供参考,不作买卖依据。
下一篇:最后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