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豫健科普】宝妈看过来:儿童进补,该如何把握好“度”? 今日热搜

生活 来源:顶端新闻 2023-06-01 16:10:19

中医认为,疾病的发生是“正不胜邪”的结果。这里的“正”即正气,泛指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,当正气虚弱时,就是邪气(致病因素)侵犯人体而产生疾病的时候。

因此,经常保持人体正气充足,是健康长寿的根本。《黄帝内经》将这种观点概括为八个字——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。

保持正气充盛的主要方法是要不断地补充人体经常消耗的正气,即用能够补充人体气血阴阳、增强正气及治疗虚证的药物进行补养,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补药。


(资料图片)

然而,补益药并非有益无害、多多益善,用之不当也会产生不良后果。比如,补益药不可用于实证(如人参);补血药黏滞难以消化(如阿胶),补阴药滋腻(如熟地),凡是脾胃虚弱、体内有湿、消化吸收能力差的人都不宜食用;补阳药容易使人上火,阴虚火旺的人不宜食用。

因此,药物养生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,以免补之不当,反而影响身体健康。

健康勿补。一般来说,中药主要是用来调补先天不足或大病、久病后身体虚弱的儿童,而无病无虚的健壮儿童则不需要补,尤其是肥胖儿童更要慎重。

现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,有些年轻人,甚至儿童,本来身体健康,认为补药神通,多多益善,盲目进补,结果不但无益,反而产生一系列副作用。已经发现的有因服过多的人参出现了烦躁、激动、失眠、腹胀等“人参滥用综合征”。

健康儿童补益太过,反而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。如出现内热、生痰而发生咽喉肿痛、脘腹胀满、胸闷、食欲缺乏、大便干燥等副作用,更严重的是经常不恰当地服用如蜂王浆、冬虫夏草、鹿茸等滋补药,会导致儿童性早熟,使儿童身高的增长受到抑制。

因此,婴幼儿服用补药应有针对性,贸然进补很容易加剧机体的气血阴阳失调,不仅无益,反而有害。

补宜适度。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,“阴平阳秘”是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,故而进补的目的在于调理阴阳,恢复阴阳的动态平衡。

药物养生,贵在恰到好处,不可过偏。过偏则形成新的阴阳失衡状态,从而使机体从一种阴阳失衡状态,转向另一种新的阴阳失衡状态,使机体又一次遭受到损伤。

儿童进补更要适当,一般4岁以上的孩子才能进补。即使需要进补,也最好以食补为主,选山药、大枣、百合、核桃等药食兼用的食材最为合适。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,选用较为平和的补益药物,比如要补气健脾,选用太子参就比人参安全。

服用膏方进补现在越来越流行,但也要求“补而不腻”,否则,反而会影响孩子食欲,引起消化不良。

文中部分知识参考自中医治未病指导丛书《治未病呵护柔嫩的幼芽》,总主编 郑玉玲,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。

(作者:书小言 责任编辑:杨华)

标签:

免责声明:市场有风险,选择需谨慎!此文仅供参考,不作买卖依据。

资讯播报